你知道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是什么年代的吗?唐代诗人白居易家的茶具长啥样?清宫里的贡茶有哪些品种?俄罗斯人是如何喝茶的?

  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的“茶·世界——茶文化特展”,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,展品总数达555件(组),立体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。展览中不仅能看到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茶叶博物馆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收藏的诸多珍品,还能欣赏到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、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博物馆的精美文物。

  茶史悠久

  茶起源于中国,盛行于世界。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此次展览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,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、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。展览分为茶出中国、茶道尚和、茶路万里、茶韵绵长4个单元,生动呈现了茶史之厚重、茶道之精深、古今茶事之丰富,阐释中华茶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、世界大同的哲学思想。

  走进第一单元,首先看到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古茶树根,诉说着中国茶的悠久历史。这些树根在建筑遗迹附近的浅坑里被发现,经国内外研究机构解剖分析,基本可确定为山茶属绿茶茶树的根须。这一发现把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左右。

  与古茶树根一同展示的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收藏的西汉茶叶遗存。1998年—2000年,考古工作者对陕西西安汉阳陵帝陵封土东侧15号外藏坑进行发掘,发现大量有机物遗存,其中不仅有粮食,还有一些未能辨认的“细长松散有机物质”。2015年,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检测,确定其为茶叶遗存。这批茶叶几乎都是由最鲜嫩的茶芽制成,显示出“御茶”的非凡品质。

  相邻的展柜里陈列着北宋铜渣斗,其内壁上附着的茶叶清晰可见。“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园中出土了多种茶器,体现了当时人们多样的饮茶方式。”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达微佳介绍,铜渣斗出自吕大圭墓中,由斗和扣于斗口之上的钵组成,钵内壁留有40余枚未经泡开的芽茶,说明宋代的茶叶形态不仅有团饼茶,还有未经压制的草茶。

  自汉代以来,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,逐步形成煎茶、点茶、煮茶、泡茶等备茶方法,饮茶逐渐成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。

  2022年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组合,包括白瓷执壶、白瓷碗、白瓷茶瓯、铁勺、铁制茶碾、绿瓷渣斗等,瓷器质地上乘,组合完整。这套茶具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,为首次对外展出。

  宋代流行点茶,“茶色白,宜黑盏”,黑釉盏因能凸显白色的浮沫而风靡一时。“这组宋代黑釉盏是故宫博物院的珍品,包括黑釉兔毫盏、黑釉油滴盏、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双凤纹盏、吉州窑黑釉玳瑁斑盏等,展现了黑釉茶盏的多种纹饰。”达微佳说。

  从短流鼓腹的唐代邢窑白釉执壶,到壶身修长、流口曲长的北宋广元窑绿釉折枝花卉竖条纹执壶,再到壶身较矮、便于提携的明代龙泉窑青釉提梁壶,乃至古雅质朴的清代紫砂树瘿式执壶,茶壶造型的演变反映了备茶方式和审美风尚的变化。

  除了不同时代各具风采的茶具,展览中还呈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十种清代贡茶,有装在锡罐里的雨前龙井、贮于银瓶中的蒙顶仙茶、裹着黄纸的邛州砖茶、用竹笋叶包装的大型普洱茶团等。

  珠兰茶产自安徽霍山,与其他茶叶多以茶罐包装不同,珠兰茶的包装以桶为单位,这种桶的规格比常见的茶叶匣大得多。红漆木桶上饰有龙凤纹、云纹、缠枝莲纹、花卉等华丽图案,桶内为圆形锡罐,装满了细嫩的珠兰茶。“当工作人员打开包装时,还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”达微佳说。

  茶膏是茶叶的再加工产品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普洱茶膏色泽如漆,膏体平滑细腻,正面印有团寿字和蝙蝠纹。84块茶膏分3层装在明黄色龙纹木盒中,并附有说明茶膏药用功效的黄单。

  展厅里还复原了清宫茶库场景,木架上摆放着各式贡茶,桌上有紫檀“长春宫寿茶房”印、银“御茶房”款提梁壶、青花题诗盖碗等,反映了清代宫廷茶事制度。

  茶韵风雅

  步入第二展厅,一幅色彩鲜艳的唐代《托盏侍女图》映入眼帘。此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屏风画《弈棋仕女图》的一部分,生动记录了唐代贵族家居生活。图中侍女手捧高足托盘和高足杯,为对弈的主人进茶,反映出唐代饮茶已风行西域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