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今天的书店,不是把书摆进来就能成为一家书店。开一家书店,希望让有意思的人相遇,让社区更有吸引力,让社区生活更幸福

  ■功能性的购书行为,线上平台已经可以满足。到线下,更希望得到的是体验,有时独处,有时约上朋友一起交流,不会纠结它到底是不是一家书店

  本报记者 施晨露

  “理想国,这是一家书店吧?”昨天中午时分,洛克·外滩源街区,两个女孩走近亮着“naive理想国”店招的店铺,小声议论着。记者采访完,恰好遇见这一幕。

  “理想国”是一个出版品牌,如果是深度用户,或许还会知道它旗下另一个产品“看理想”,这是一款呈现音视频节目的移动应用。那么,naive理想国呢?

  国庆前夕,“naive理想国”在洛克·外滩源落地,二层空间,主打“早C(咖啡)晚A(酒)”。作为出版品牌开的实体店,“naive理想国”里有几千种书,但很难仅仅定义其为“书店”。

  “现在,卖书又不完全是书店的空间,似乎越来越多了。”90后王帆最近在书店里吃了一顿饭。去年1月初在复兴中路一栋石库门里开业的唐宁书店,新增了一间泰式小酒馆,天井里还可以喝茶,王帆和朋友从下午一直待到晚饭时间。

  眼下,咖啡逐渐成为书店“标配”,今年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,上海80家品牌实体书店推出150项文化活动,在书店“恰”咖啡已然成为上海市民日常选项。当餐馆、酒吧等越来越有“烟火气”的消费项目加入书的空间,“书店”的边界在哪儿?

  书店里开餐馆,很有氛围感

  “活下去才是硬道理。”对书店里的多样业态,一位经营者言简意赅地表示

  复兴中路118号复兴·风,是一栋历经百年历史的石库门老建筑。去年1月8日,这里挂上了“唐宁书店”的招牌,这是来自广州的唐宁书店走出广东的第一家门店。

  复兴·风的前身是位于绍安里2号的沈宅,建于1925年,和建于1921年的历史建筑“逸庐”、建于1920年的景安里7号一起,三栋老建筑在动迁过程中被平移到了如今的位置,被分别冠以“风、雅、颂”之名。

  “复兴·风”从定位初始就希望引入阅读文化空间——这是一栋非典型石库门建筑,既有6米多高的女儿墙,墙上有一圈石库门代表性的红砖,又有少见的8根罗马柱和西式阳台,在业主方看来,它本身就是海派文化东西融合的见证。

  “今天的书店,不再是一个硬件,不是把书摆进来就能成为一家书店。”唐宁创始人鲁宁馨在开业时曾表示,这家新的唐宁书店完成了百分之六七十,“剩下的进度要在了解社区居民的喜好过程中继续完善。开一家书店,希望让有意思的人相遇,让社区更有吸引力,让社区生活更幸福。”

  沈宅的建筑特色凸显在一楼的绍安庭与二楼的闲廊、探花亭。绍安庭位于书店入门处,为进店读者提供缓冲过渡带,在开业伊始就引入了Manner Coffee。唐宁书店开业一年多后,记者再度探访发现,其格局与开业时相比变化不大,但每个房间的经营内容略有调整。书店所在的一楼、二楼均为三开间,一楼正中为“复兴118厅”,以书为主,设有收银台,二楼走廊靠墙的杂志书架与开业时一样,三个房间分别为文学厅、艺术厅、香水客厅,图书陈列集中的是居中的文学厅。爬上三楼则为一间画室,书店楼层指示图显示,二楼楼梯间背后还有一家高定服饰店。

  “刚开业时,这个房间卖的应该也不是书,应该是其他文创。”70后张先生曾在附近区域住过多年,对石库门房子的格局相当熟悉,发现这家新的“泰式小酒馆”,他浏览菜单,拍了几张照片,最后点了一壶茶在室外天井坐下。书店里有咖啡店、有餐馆,在他看来“没什么不可以”,“上海人比较适应这种融合形态的”。桌上,除了在餐馆点的茶,还有刚喝完的咖啡。

  “餐馆是跟我们租赁的,也要经过业主方同意。”这家唐宁书店的张店长表示,自己入职不久,不太清楚餐馆入驻前的布局,“开书店不容易,餐饮可以增加人流。有的客人会从书店去餐馆,也有到餐馆的客人会来书店看看。”

  “复兴·风”门口挂着“黄浦区文物保护点”铭牌,书店、餐馆、咖啡店各有店招。在点评网站,记者查询发现唐宁书店里的这家餐馆评分颇高,不少消费者留下的评语是“氛围拉满”“Chill(放松)”“老建筑新的生命力”,还有人表示,书店、咖啡店、餐馆一体,“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了”。

  在上海,有餐馆的书店不止这一家。位于兰心大戏院旁的朵云书院·戏剧店地下一层有自营餐厅,茑屋书店前滩太古里店有一家品牌轻食餐饮;今年开业的大隐书局·和平公园刊茶社和美兰湖畔·大隐书局都有餐厅,这两家新书店开业后很快成为大隐书局旗下营收最高的两个店面。

  “活下去才是硬道理。”对书店里的多样业态,一位经营者言简意赅地表示。

  “有时候在图书馆看书、学习、工作一整天,就希望能配个食堂。书店有餐厅,满足多种需求,挺好的。”有读者表示。

  文保建筑做餐饮,可不可以

  如果不做重油餐饮,厨房位置仍在原先住宅厨房里,在可控范围内是可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