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聚焦“南繁硅谷”】

  中国是水稻的发源地,而海南是水稻的故乡之一,这里生长着很多为我国水稻育种做出重要贡献的野生稻资源。坐落于海南三亚崖州湾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,是一个同时拥有现代科技和千年野生资源的“神奇宝库”。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

  近日,记者走进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,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钱前,以及长期从事野生稻搜集、保存和利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晓明。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

 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从2021年开始筹备建设,面积180亩,可以容纳4万份野生稻资源,是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圃。自建设之初,就同步开始在这里保存野生稻,目前已经活体保存了1万多份野生稻资源。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

  “和种子相比,活体野生稻的生物多样性、遗传基因丰富性等更好,因此活体保存一直都是最好的保存方法。”钱前说。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

 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分为物种展示区、一般物种保存区、特殊物种保存区、鉴定评价区、繁殖更新区、原生境模拟监测区和创新利用区等7个区域,能完成种质资源从收集、保存、保护到后期利用的全过程。

  53年前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带着团队,在海南发现了一株“野败”野生稻,开启了我国杂交水稻的育种之路。钱前介绍,在人类长期的驯化和选育中,栽培水稻的遗传基因会出现明显的同质化,丰富性和多样性变得匮乏。“表面上看,它们的产量更高,甚至品质也更好,但长远看,它们实际上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,也缺少大幅度提升的空间。比如某种新的病虫害,可能会给这些同质化严重的水稻,带来严重威胁。”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

  “有些野生稻我们需要它的种子,就会收集一部分;有些不需要,只是保存资源,就会定期给它们‘理发’,将长高的野生稻剪短,过一段时间它们还会再长起来。”郑晓明长年从事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搜集、保护和利用工作,圃中有许多材料,都是她搜集而来,她告诉记者,在这里,科研工作者们不仅要收集保存野生稻种质资源,还要给它们“做体检”“画画像”,将种质资源的全貌展示给育种专家,帮助专家们做出抉择。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

  “我们经常说要让种质资源再立新功,不仅是保存,而且要能够集约化地、现代化地、高通量地去挖掘种质资源。”郑晓明说。

  在这里,现代技术与流传千百年的野生资源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,这座“神奇宝库”也将帮助育种专家们书写一个又一个新故事。

  监  制:战钊 邬震坤 王丽娜

  记  者:宋雅娟 肖春芳

  文案整理:谢芸

  航  拍:周怀宗

  资料统筹:刘 记 张宇航

  鸣  谢: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

 

聚焦“南繁硅谷”|野生资源遇上现代科技,如何碰撞出育种新火花?